他這樣回答道:
一個原因是,我們德國沒有資源,幾乎所有重要的工業原材料都是靠國外進口來的,所以必須物盡其用,盡量延長使用期,這才是對原材料最大的節約。
另外一個原因是,我們德國人認為,產品質量的好壞,主要體現在是否‘經久耐用’上。
這種精神同樣體現在工作態度上,同樣是機房排線,德國人工作環境呈現差異巨大:
同樣是機房排線,和德國人工作對比
所有電纜都該看起來如這般美妙
4.成功就是聰明人下笨功夫
歡迎來到 美成達官方網站!
手機版
關注美成達
發布時間 : 2019-07-10 瀏覽人次 : 2358
1.認真是一種可怕的力量
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,一位外國記者問西門子總裁:“為什么區區8000萬人口的德國,竟然會有2300多個世界名牌?”
對方回答:德國的工匠精神會對每個生產細節非常重視,他們承擔著生產頂級產品的職責,和良好的售后服務,所以德國涌現出奔馳,寶馬,奧迪,阿迪達斯…
那位記者反問他:“企業的最終目標不就是利潤的最大化嗎?管它什么義務呢?”
西門子總裁回答道:“不,那是英美的經濟學,我們德國人有自己的經濟學。我們德國人的經濟學就追求兩點:一、生產過程的和諧與安全;二、高科技產品的實用性。這才是企業生產的靈魂,而不是什么利潤的最大化。
企業運作不僅僅是為了經濟利益,事實上,遵守企業道德、精益求精制造產品,更是我們德國企業與生俱來的天職和義務!”
2.不變的德國
德意志不是個“喜新厭舊”的民族,德國人喜歡有經歷的東西,有歷史記憶的東西,有文化記憶的東西。有一張關于德國建筑物的照片,名叫“不變的德國”,展現的是二戰以后德國人修的房子,完全是中世紀式晚期巴洛克時代和洛可可時代的風格。
德國建造的居民住房120年也不會倒,但是二戰結束后,德國幾乎所有的城市都成了一片廢墟,那些古老的房子基本上都被戰火摧毀,德國人非常心疼,因為德國人就是喜歡自己的文化。
怎么辦?德國人把當年的照片找出來,把當年的設計圖找出來,一定要按原樣一座座地重修起來。今天你跑到德國去看,大多數城市都沒有什么現代建筑,幾乎全是巴洛克、洛可可時代的風格。
德國有座王家歌劇院在二戰中被美國飛機全部炸毀,德國人心疼得不得了,那座歌劇院是過去建了200年才建好的,結果毀于一旦。怎么辦?
二戰后德國人就把這片廢墟圈起來,搞了一批科學家、文化學家、考古學家、建筑師、技術工人,大約上百號人,花了35年時間,把這堆破磚爛瓦又重新裝回去了。
你現在再看這座王家歌劇院,怎么也看不出來是炸彈炸爛了以后又重新裝回來的,這座建筑成了“世界文化遺產”。
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的人說,“這個行動本身就屬于世界文化遺產”。正是由于德國熱愛、尊重自己的文化到了如此地步,所以才叫“不變的德國”。
由于德國的經濟發展不靠房地產市場,所以一位德國建筑師很難拿到一個建筑項目,好不容易中了標,就一定會精心設計,一定要把它搞成一個藝術精品,一定要讓它流芳百世。 因此,在德國,你永遠也看不到有兩座建筑物會是一樣的。 因此人們說, 德國建筑師重視的不是“眼前利”,而是“身后名”。
因此,在德國,你永遠也看不到有兩座建筑物會是一樣的。
3.德國不相信物美價廉
全球范圍內,“德國制造”優勢并不在價格上。你跟日本人可以談價格,但你跟德國人談價格,一刀都砍不下來。德國人甚至不承認有“物美價廉”這回事。
“德國制造”的優勢在于它的質量,它解決問題的專有技術,它優秀的售后服務。德國企業發展的一般產品都是具有世界領先水平、高難度,別國一時無法制造出來 的產品。
德國30%以上的出口商品,在國際市場上都是沒有競爭對手的獨家產品。
德國人生產的工業制造品,大到挖地鐵的掘進機,小到文秘工作中的訂書機,從 質量上講都是世界第一。
德國所有供3歲以下兒童食用的產品不得含有任何人工添加劑,必須是天然的;所有奶粉被列為藥品監管;所有母嬰產品只允許在藥店出售,不允許在超市出售;所有巧克力都被規定要使用天然可可脂作為原料加工生產;所有保健護膚品牌都必須要有自己的實驗室和植物種植園,以保證取材于天然有機品質。
德國人生產的非工業用途的化學產品,例如清潔劑、洗手液、洗潔精,除了有清潔殺菌的功效以外,絕大多數采用了生物降解技術,也就是靠微生物分解其中的化學成份,來將化學對人體的傷害減少到最小程度。
德國人生產的濾水壺,既能過濾無機有害物,也能過濾有機有害物,并富含鎂元素。經過德國濾水壺過濾后的水,是 微微帶甜味的。
德國鍋具具有天然抗菌和耐高溫性質,既能節能環保,導熱效果又極佳,以至人們說,“使用這種德國鍋具,一根蠟燭就能弄一頓美味佳肴。”
德國人生產的煨湯用的鍋,完全是鋼鐵鑄造的,沉重得連男人都有點端不動,那鍋蓋內側有奇特的花紋,我問一位德國的銷售商:“搞這些花紋干嘛?”
他說:“它蓋上去后,水蒸氣就能上下自然循環,不易燒干,這是一種技術。”德國的鍋具,蓋上去個個嚴絲合縫,說三分鐘開鍋就三分鐘開鍋,能為你省下不少煤氣費。
德國人生產的一口鍋,可以用上100年,因此很多德國人用的都是奶奶傳下來的鍋。對德國人來說,任何一樣廚具,一輩子只需要買一次,不需要買第二次,因為你一輩子也用不壞它。
我也曾問過一位德國的企業家,為什么德國的產品動不動就“能用100年”呢?
他這樣回答道:
一個原因是,我們德國沒有資源,幾乎所有重要的工業原材料都是靠國外進口來的,所以必須物盡其用,盡量延長使用期,這才是對原材料最大的節約。
另外一個原因是,我們德國人認為,產品質量的好壞,主要體現在是否‘經久耐用’上。
這種精神同樣體現在工作態度上,同樣是機房排線,德國人工作環境呈現差異巨大:
同樣是機房排線,和德國人工作對比
所有電纜都該看起來如這般美妙
4.成功就是聰明人下笨功夫
在德國,沒有哪家企業是一夜暴富,迅速成為全球焦點的。他們專注于某個領域、某項產品的“小公司”、“慢公司”,但極少有“差公司”,絕沒有“假公司”。
它們大多是擁有百年以上經歷、高度注重產品質量和價值的世界著名公司,也被稱之為“隱形冠軍”。
德國有家葡萄酒作坊,快400年了。二戰中很偶然留下來的,很幸運沒被美國飛機炸到;德國的馬牌輪胎公司是1871年成立的,現在我國幾乎每個地級市都有它的分店;德國的阿迪達斯公司是1920年創辦的,至今也有94年以上的歷史了。
但是,德國的產品不打價格戰,不與同行競爭。一是由于有行業保護,二是由于價格并非決定一切,打價格戰可能會讓整個行業都陷入惡性循環。
德國企業是要追求利潤,但是只要能保證基本利潤,有錢可賺,德國人并不是那么貪得無厭、無休止地追求利潤的,而是要考慮更長遠的、可持續發展的問題。德國人寧愿“在保證基本利潤的同時,讓部分利潤轉化成更高質量的產品和更加完善的服務”。
我曾在柏林與一家菲仕樂鍋具店的經理聊過天,我說:“你們德國人造的鍋可以用上100年,因此每賣出一口,實際上也就丟失了一位顧客,以后人家不用找你了。你看人家日本人造的鍋,用20年就到頭了,顧客每20年就得再找他一次。仔細想一想,你們劃得來嗎?你們為什么要把東西搞得那么結實呢?把它的使用期搞短一點,你們不是可以賺更多的錢嗎?”
這位經理這樣回答我:“哪里的話,所有買了我們鍋的人都不用再買第二次,這就會有口皆碑,就會招來更多的人來買我們的鍋,我們現在忙都忙不過來呢!我們這家廚具廠,是二戰后從過去的兵工廠轉產過來的,前后也不過幾十年時間,就賣出1億多口鍋了,你知道這個世界有多少人口嗎?快80億了,還有70多億人口的大市場在等著我們呢!”
你看,德國人的想法不一樣,他們營銷戰略的路數也與眾不同,一筆生意,在你身上一輩子就做一次,讓你說他的東西好,這就會感染到另外一個人,這個人再去做他的顧客,然后再感染第三個人,人家干的是這個事。
綜上述所講到,估計身邊大大小小的東西,只要去發現還沒準是一個德國制造的好產品呢。
廣東美成達移民公司
商業|技術移民:400-873-5099 親屬移民及商旅簽證:400-873-5099 出國留學:400-889-6637
移民咨詢請掃二微碼
免費獲取資料
預約咨詢
24小時熱線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