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來到 美成達官方網站!
手機版
關注美成達
發布時間 : 2017-06-29 瀏覽人次 : 7023
最新數據顯示,廣義貨幣存量已經達到160萬億,今天的分析目的很簡單,搞清這些龐大的資金誰在控制?資金到底值多少錢?任意一次的資金流動有沒有發生損耗?
要弄明白這些問題,先要理順我們面對的4個主要利率圈層:
第一層:央行對金融機構的借款利率(出廠價)
第二層:金融機構之間的借款利率(分銷價)
第三層:金融機構對企業的借款利率(零售價)
第四層:民間借款利率(非核心零售價)
下面我們來看每一層資金的運營方式:
第一個圈層其實是一條走廊
這一層是貨幣的發源地,過去央行調整利率有三大法寶:存款準備金、再貸款、公開市場操作。
準備金調整被認為是大規模殺傷性武器,輕易不能用,而銀行向央行申請貸款容易讓大家懷疑(這孩子是不是有問題),產生污名效應。
長期公開市場操作的結果,就是形成了隱形的利率走廊,沒有任何逼格的通俗解釋,利率走廊真的就是個走廊,所有的利率浮動被都被困在走廊里面。
走廊上限初步估計是SLF
常備借貸便利,外號酸辣粉,利率由央媽按需來定,目前年化3.8%。
市場資金緊張的時候,價格會上升(錢荒,當年余額寶收益率高的原因),而當價格穿越走廊上限時,金融機構就沒有必要在第二個圈層去借那些“貴”的錢,直接到第一個圈層去向央行借SLF,因為便宜啊,理論上央行為了維護走廊的有效性,需要無限制向商業銀行提供放款,直到利率回到走廊內。
走廊下限是央行為準備金提供的利率
目前是0.72%。當市場上拆借利率大幅下行,穿越了走廊下限時,金融機構的多余資金也就沒有必要留存在第二個圈層,而是跑到第一圈層把錢存到央行就行了,因為貴啊。
走廊的寬度設多大合適呢?
設置寬了波動會加大,不穩定,銀行心里會慌,因為不知道今天用出去的錢,明天還能不能以同樣的利率借到。
如果太窄,利率會屢屢“出軌”,意味著貨幣政策的管理成本會加大,天天加班。
盡管天下銀錢均源自央媽,也要考慮操作成本、銀行利率敏感度等綜合權衡。雖然這條利率走廊還只是雛形,并沒有給它正名,但央行正在慢慢的構建籬笆,并把羊群引進走廊中:
存貸比——障礙拆除
準備金考核——由時點法改為平均法
公開市場操作——常規化
SLF交易范圍——擴大至中小行
……
在央行操作越來越有國際范兒的情景下,遲早有一天,利率走廊會實現,資金的出廠價會更加清晰。
第二個圈層主要靠QQ
為什么持牌金融機構之間也會互相拆借資金?
其一、補充流動性。遇到所謂的“錢荒”,就跟家里沒米下鍋,去隔壁老王家借點米來應急是一個意思,或者雖然還沒錢荒,但是存在一定程度的錯配,就可以通過拆借來彌補短期缺口。
其二、利潤最大化。小銀行獲取低成本資金的能力弱,就在價格低時借入大行手里便宜的錢用于再投資,相當于把一部分投資收益讓渡給大行,價格高時放出閑置的錢以提升收益率,高拋低吸,類似于炒股的換倉操作。
按照體量來說,工行是毫無疑問的老大,曾經有人開玩笑說工行組織全行員工學習開會,業務暫停一天,同業市場價格瞬間就上去了,原因很簡單,最大的買家歇了,其他人就捉急了。
通俗的講,第二個圈層就是把資金當做產品,每個交易員都扮演著買家和賣家的雙重身份,當需要吸收同業資金時,是買家,當放出資金時,就是賣家。
交易員的一天都是從QQ群、微信和電話溝通開始的,上午用QQ群在銀行間市場里討價還價,討論各種資金期限和利率等,談定資金后下午交易。
因為大額支付系統下午5點就會關閉,所有的資金交易都必須在5點之前完成,走審批、找領導簽字、蓋合同、劃款等,全天面對多則幾十億的來回款。每天下午3點半到5點交易員腎上腺素達到峰值,到期的資金是否已經回款?新談的放出資金是否已經劃給對方銀行?
一旦這種大額款項出了問題,下崗只是一件小事。
這里面要關注兩個核心利率品種:
DR001。存款類機構間利率債質押回購利率,真實反映銀行間市場的資金成本。
GC001。國債逆回購,能夠真實反映證券交易所市場的資金成本和供求狀況。
兩者的關系在于:
第一個圈層內的利率走廊主要是對存款類機構的救助渠道,如果銀行出于監管(MPA)或風險(蘿卜章)考慮,不愿意出錢“救助”非銀行金融機構,那么大量的資金會淤積在銀行層面,非銀只能去交易所融資。
去年年底就出現了“銀行流動性充足、非銀流動性緊張”的非典型性錢荒。
第三個圈層不只是簡單的貸款
如果說第二個圈層是通過各種撒嬌賣萌,實現以最低價格吸收資金,以盡可能高的價格賣出資金,那么第三個圈層想的就是如何把資金投放的時間更長(實體企業),并且安全的收回來。
從下圖的基礎利率來看,無論是長期的還是短期的,銀行放貸的底價,也即資金的零售價都是在走低的。
12年以后,經濟下行,企業經營風險加大,銀行不太敢再給實業放款,又由于業績考核的壓力,轉而尋找一些相對“安全”的借款客戶。這些客戶未必是最終的資金使用者,卻是資金鏈條上新增的一個環節,實際上就是信用中介。
典型的信用中介:
政府背景(包括國企、融資平臺)
房地產(擁有土地信用)
上市公司(擁有殼價值)
非銀機構(含各類資產管理產品,券商、信托、保險)
因為種種原因,銀行認為這些部門具有較高的信用等級,資金紛紛向這些領域集中,融資市場分化,有的撐死,有的餓死。
長期的集中使得市場發生了兩個變化:
圈層臃腫:銀行與最終資金使用方之間的環節變多,信用中介增多,而鏈條每加長一環,資金就會損耗一次。
杠桿不明:比如,銀行可借助信用中介為通道,實現向非合意部門(比如融資平臺或“兩高一剩”企業,是監管部門三令五申限制銀行放款的)的放款,或者借助通道抬高資金投放的期限錯配水平,最為典型的就是委外,這些杠桿很難弄清楚,目前開展的去杠桿主要針對的也是這個領域。
從操作上看,非標是資金釋放的主要方式,準確的說,這種工具幾乎所有的東西都不是標準化的,操作流程、交易結構、增信措施、退出路徑、合同文本……,就連每個項目的死法也不盡相同,各有千秋。
第四個圈層最愛創新
這個圈層一般都說自己是普惠金融,實際就是P2P。
為什么它會出現,核心的原因在于我們金融門檻很高,需要特許經營,以前海量的屌絲級投資者只能去存款,為機構貢獻低成本資金。
100萬以上的才叫合格投資者,這部分人雖然越來越多,但是全國仍然有70-80%的人群被擠在非正規金融,金融創新的門檻一旦稍稍下移,這部分就爆發出驚人的力量,理財的機會突然放大。
最新的數據顯示,全國P2P問題平臺2811家,較2015年年底增長了1258家,其中上線當年便出現問題的平臺138家,占全年新上線平臺的25.3%。
看下面的利率,1年期的最高時能達到45%,現在也大幅滑落到了25%左右,短期限的下滑到了10%以下.
這個圈層最大的麻煩在于風控的解決路徑。
科技類公司一廂情愿的希望通過技術能力來解決,但是風控技術只能夠提升效率,降低成本,決定不了風控的質量,哪怕大數據也一樣。
另外,風控跟業務是個博弈體,因為目標市場最終是一致的,嚴苛的風控意味著無業務可做,但是你不能做的業務,人家都做了,你就要餓死,市場不止你一家機構,除非你獲得了排他性的市場,所謂的金融創新,都是為了發放貸款尋找的借口。
但是金融機構呢,它可以依賴特許經營權,構建龐大的低成本資金鏈來解決,甚至包括部分體制性的力量。
總的來說,資金沿著這4個圈層不斷的運動,每往下一次,價格就要上漲一次,流通速度加快一次:
第1層資金出廠價:0.72%-3.8%
第2層資金分銷價:3.8%-6%
第3層資金零售價:6%-12%
第4層資金非核心零售價:12%-25%
所以,你的錢如何安置,請自行思量。
廣東美成達移民公司
商業|技術移民:400-873-5099 親屬移民及商旅簽證:400-873-5099 出國留學:400-889-6637
移民咨詢請掃二微碼
免費獲取資料
預約咨詢
24小時熱線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