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來到 美成達官方網站!
手機版
關注美成達
發布時間 : 2017-08-21 瀏覽人次 : 8654
小時候,為了應付孩子的調皮搗蛋,父母會用簡單粗暴的謊話來嚇唬孩子,以期他們的乖巧。卻不知,父母的太多觀念對孩子影響巨大。有些影響甚至是一輩子的……
“他為什么不欺負別人只欺負你?一個巴掌拍不響!”這大概是很多人的童年陰影:希望得到父母的保護,得到的卻是懷疑。父母的三觀正確與否直接影響著孩子的一生。
前不久,微博上一篇:“請為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”的話題悄無聲息地火了,為了幫助父母認識到教育中的錯誤價值觀,一群志愿者頭戴面具,在人流高峰期手舉信息牌,每一個上面都以文配圖,呼吁父母不要再在教育中傳達錯誤的觀念:
如果可以,請不要告訴孩子,如果他們再調皮就會被警察叔叔抓走,我們希望在他們遇到危險的時候,會向我們求救,而不是被我們嚇跑。
如果可以,請不要告訴孩子,如果他們搗蛋,醫生就會給他們打針,我們希望在孩子生病的時候,知道我們是最想幫助他們的人。
被這些文字觸動的看客請舉手,原來父母一不留神說出的話,都會給孩子樹立錯誤的觀念。說到三觀,許多孩子直至長大都被父母錯誤的三觀綁架著,終其一生得不到解脫。
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,是時候戒掉這些錯誤觀念了,以下這些雷區,你踩中了幾個?
一、不要輸在起跑線上
確實,現在每個家庭幾乎都是一個孩子,什么都想給最好的,而且現在很多人都覺得孩子就應該從小培養,給予最好的,不能輸在起跑線上,否則永遠落在別人后面了。確實,家庭優越的孩子的確會得到不一樣的教育,但不代表普通家庭的孩子得不到最好的教育,不一定有優越的物質條件,就能給孩子定下人生贏的結果。絕不能輸在起跑線上,成為不少家長對孩子的硬性要求,這成為壓在孩子身上的一座大山,讓他們喘不過氣。
巴爾扎克在《人間喜劇》中寫道,“好像只有成績,才能讓社會承認你是個天才。”
電視劇《我的前半生》中,凌玲對兒子佳清的學習成績十分在意,有一個片段是佳清做完作業后,凌玲又布置了許多習題讓他完成,佳清不敢拒絕,只敢試探性地問:“這些都要做嗎?”凌玲十分堅決,佳清只能照做。后來陳俊生有些心疼佳清,凌玲也說:“他天賦不好,必須得笨鳥先飛。”
即使高考后多年,你有沒有因為夢到考試失利而一身冷汗?
在精神心理學中,有的壓力源不會被時間分解。其實孩子明確學習的重要性,但是父母的不斷施壓,讓這份沉重根深蒂固。
當你的孩子告訴你他交了朋友,你的第一個想法是不是想知道對方學習好不好?
老話說,近朱者赤近墨者黑,父母總想給孩子創造正面的人際和學習環境,卻把學習成績作為唯一的度量衡。
把分數成績和做人劃上等號,其實是一種有失偏頗的做法。要知道,孩子的成就與成績是兩碼事,教育家陶行知在文集中寫道:“那些分數不高而被教鞭鞭打的人中有瓦特,冷眼下有牛頓,譏笑中有愛迪生。”
不要再只用成績去判定孩子的好壞,分數從來都不等同于人品。
二、男孩要窮養,女孩要富養
“窮養兒,富養女”這是我們古人留下來的老話,現在很多人覺得沒有道理,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這背后的文化。
什么是窮養和富養
“窮養男,富養女”,在古時被奉為養兒育女的“金科玉律”。這里的“窮”、“富”并不只是物質上的含義,更反映中國父母對兒女不同的期望。男孩窮養,則是一種挫折教育,為的是讓孩子成為頂天立地的“大丈夫”。而女孩富養,其主要真義就是要把她培養成“大家閨秀”
“富”是指教育投資方面的富足,關愛子女,開闊他們的視野與見識,讓他們在良好的環境中成長,這是兒女都應有的“富”和“寵”。另外,“窮養”是指無論家境是否富有,讓子女適當經歷磨煉,有意識地培養他們獨立勇敢、自強不息的個性,讓他們懂得生活的艱辛,懂得取舍、感激、滿足,這樣的孩子才能更好地去創造幸福生活。
從性別差異來講,男孩天生富有攻擊性、冒險性和控制欲,女孩則更具預測力、穩定性,喜歡和諧、融洽地交流。所以,給予女孩更多的寵愛與關注,而給男孩更多有挑戰的情境讓他們去征服,是符合子女天生的性別差異的。
男孩和女孩具有不一樣的性格特征,無論“養”還是“教”,都不能一概而論。教養寶寶不僅僅在于性別差異,他們成長的環境和遺傳因素等都各不相同,因此,要針對每一個寶寶的特點因材施教。
窮養兒子,是對男孩一生的投資;富養女兒,是一種文化修養的投資。這里所說的“窮”和“富”,包涵了不同于金錢的意義,更多的是一種品質上的培養。不管富養或窮養,都需要把握適度原則,不能對寶寶有求必應。無論富養或窮養,都不能忽視了寶寶良好品質的培養,如自強自立、感恩、堅韌、勤儉節約等。
《孟子》中有一段非常經典的話:
舜發于畎畝之中,傅說舉于版筑之間,膠鬲舉于魚鹽之中,管夷吾舉于士,孫叔敖舉于海,百里奚舉于市。
舜從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,傅說從筑墻的勞作之中被起用,膠鬲從販魚賣鹽中被起用,管夷吾被從獄官手里救出來并受到任用,孫叔敖從海濱隱居的地方被起用,百里奚被從奴隸市場里贖買回來并被起用。
所以,孟子說: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勞其筋骨,餓其體膚,空乏其身,行拂亂其所為,所以動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能。
所謂的窮養,其實就是提早嘗試“窮困”的滋味,增強孩子對苦難的免疫力,這樣,當他們在人生道路上真正遭遇困苦和苦難的時候,才能夠不被打到,反而把他們當做前進的階梯,這就是孟子所說的“曾益其所不能”。
“窮”養,讓男孩過點“苦日子”。優裕的物質生活和給孩子大量的金錢,是葬送孩子的第一殺手。有人戲稱,孩子擁有大量的錢財,除了購回享樂、好逸惡勞、攀比之心外,還買回了囚車和監牢。
“窮”養,讓男孩體驗挫折。溫室里的花朵承受不了狂風暴雨的侵襲。含在嘴里怕化,捧在手里怕疼的愛子觀,會促使男孩意志不堅強,心理承受力差,稍遇不順心或挫折就走極端。挫折會激發男孩勇敢無畏的精神,積極面對遇到的困難。作為父母,就必須讓兒子遭遇“挫折”,鼓勵其克服并戰勝它。
“窮”養,讓男孩學會獨立生活。俗話說,窮人的孩子早當家。窮人家的孩子往往比富人家養出的孩子更容易適應社會。現在很多大學生不會做飯、不會洗衣、不會疊被,這簡直不可思議。這樣的男人能接受社會的各種挑戰嗎?能有創造力嗎?所以,父母要盡快從兒童時起,就教會并讓他們獨立承擔力所能及的事。生活自理、會做家務、做飯、獨立辦事是人之必然!
以窮養為基礎,讓寶寶養成自強不息、自立自主的品質。在日常生活中,不管家庭條件如何優越,都讓寶寶有做家務勞動的機會,學會自理生活,幫助他人。
富養,從來富貴多淑女。
從來富貴多淑女,自古紈绔少偉男。所以現如今,“富養女,窮養男”的觀念在中國家庭中早已深入人心。
“富”養的女孩,優越的生活就像一針強勁的免疫針,使她以后能堅守良好的道德觀念來對抗誘惑,成為知情識趣、優雅美麗的女性。
楊瀾三四歲寄居上海外婆家時,年輕的舅舅常在領了工資的周末帶她去最高級的紅房子餐廳吃西餐,去淮海路照相,去看最新潮的立體電影。長輩責怪他為個小孩子亂花錢,他說,女孩子就要見世面,不然將來一塊蛋糕就把她哄走了。如果家境好,不妨讓女兒多見識繁華世界,眼界的開闊讓女孩更聰明,注意和培養虛榮心區別開來。如果沒條件,那么讓她多看書,一本好書才十幾二十塊,卻能讓女兒發現外面的世界多精彩。
女孩富養,其主要真義是從小要培養她的氣質,開闊她的視野,增加她的閱世能力,增強她的見識。“富養”的女孩,因見多識廣、獨立、有主見、有智慧,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,什么是真正值得追求的東西。等她到花一樣的年齡時,就不易被各種浮世的繁華和虛榮所誘惑。
古人關于“窮養兒,富養女”的說法很有道理,但要有個“度”。“富養”不僅僅指生活的富足,更是教育的富足。富養女孩不是嬌生慣養,而是給她精致的生活,讓她自信自立,眼界開闊,尊重他人,做一個有品位、有氣質的女孩。窮養男孩不是要把寶寶養得邋里邋遢,沒了自信和智慧,而是讓他養成堅強、獨立自主、克制物欲、勤儉持家、奮發圖強的優良品質。
當然,無論兒子和女兒,對他們實施兼具“窮”和“富”的教養很必要。
陳冠希在接受采訪時說,爸爸媽媽在他小時候都沒有給他足夠的愛和陪伴,他常常都是自己一個人待著,他無奈地表示,真正陪伴他長大的只有hiphop。12歲那年,從來都不陪他的爸爸還懲罰他,把他鎖在車里,無論他怎么呼救都無濟于事。
成長過程中的缺愛,讓他一點都不信任自己的父母,長大后他也不會信任其他人。
不要因為他是兒子,就吝惜愛和包容,否則精神窮養的心靈匱乏,會圍繞他一生。
三、什么都做不好,你太讓人失望!
朋友的女兒有鋼琴表演,我去捧場,小姑娘彈得很不錯,現場的掌聲也是此起彼伏。而表演結束后,朋友卻沒有夸獎她彈得好,而是挑出了剛剛表演中的不少毛病,“你怎么還是駝著背彈琴?”“我怎么聽著沒有上次熟練,你最近是不是又偷懶了?”
孩子低著頭聽著媽媽的批評,像做錯事一般手足無措,滿是愧疚。
其實,孩子比你想象中更期待表揚,只不過有些家長信奉“苦難教育”,不敢輕易表揚孩子,生怕這些小人兒沾沾自喜不再努力。
在兒童心理學中,有一個名為“恐懼缺陷”的概念,孩子的自我意識形成之后,如果總是獲得苛責,很少獲得贊揚,那么就會生出“我是一個糟糕的小孩”的想法。
久而久之,會讓孩子在心中形成一個受害者原型,以后遇到任何事情,都會下意識地有著“我不配”的念頭。競選班長時,孩子覺得不配做班干部;長大進入公司,會認為自己不配升職加薪。
父母的贊揚除了可以帶給孩子自信,還可以讓孩子學會鼓勵。例如黃磊帶著女兒多多參加綜藝節目的錄制,有一次多多給媽媽準備了生日禮物,黃磊知道后立刻給了孩子一個吻作為表揚。而節目中的多多,也常常夸贊身邊的弟弟妹妹,寵愛地親吻小伙伴。
媽媽們在稱贊孩子時,也要把握方法,為了避免孩子在贊賞中生出功利心,媽媽可以把稱贊的重心放在過程上,比如孩子取得了好成績,不要把贊揚的重點都放在成績上,而是稱贊他獲得好成績前付出的認真和努力。
永遠不要吝惜對孩子的贊美,這些小人兒在等待你的認同。
四、你要做一個懂事的孩子
《我的前半生》中,凌玲總是教導佳清做一個懂事的孩子,所以佳清即使不想睡在地上,媽媽一瞪眼,他也只得同意。一桌子的零食玩具都是給平兒準備的,佳清看著很是羨慕,就算爺爺奶奶讓他拿兩件自己喜歡的,他也看著媽媽的臉色行事,媽媽同意,他才敢接下奶奶遞過來的牛奶。
正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,相信不少父母都教育孩子要學會忍讓,并把能夠隱忍,定性為“有教養”。
在心理學當中,每個個體都有心理順應力,也就是心理彈性,這指的是個體在面對心理壓力時的處理能力。
要知道,一味的隱忍、讓步、沉默、壓抑絕不是懂事,他們放棄了哭鬧和撒嬌,只為變成那個讓父母覺得懂事的完美小孩。
但如果孩子為了不給別人添麻煩而過于懂事,反而會讓他們習得不敢傾訴委屈,不敢表達喜好的壓抑式思維方式。
成年人可以在委屈面前迅速恢復,正是因為心理順應力較強,很快就能消化心中的不愉快,但是孩子的心理順應力還并不成熟,他們不能快速地消化委屈。只不過為了讓自己更像“好孩子”,他們裝作云淡風輕滿不在乎。
在這場一起長大的冒險中,孩子和父母都擁有了更好的樣子,我想,這便是親子教育最有魅力的所在吧。
永遠不要為了省事,而逼迫孩子變得懂事,孩子的傷心是一種求助,不要一刀切地讓他們認定這是“添麻煩”。孩子需要哭鬧和淚水,這是他們排解負能量的方式。給孩子一個任性的機會吧,他們那看似隱忍的背后,有著波瀾壯闊的波動。畢竟,他們還只是孩子而已。
親子教育是一段互相成長的旅程,路途中,這些小人兒會漸漸褪去青澀與年幼,向著你想象不到的廣闊中邁進,同時,父母也要學會克服錯誤的三觀,給予孩子正確契合的教育。
廣東美成達移民公司
商業|技術移民:400-873-5099 親屬移民及商旅簽證:400-873-5099 出國留學:400-889-6637
移民咨詢請掃二微碼
免費獲取資料
預約咨詢
24小時熱線: